强推热门小说攀亲带故,这本小说的主角是马钰朱元璋,主要讲述了:“如此反而能让国力昌盛,百姓安居乐业。”朱标兴奋的击掌赞叹:“无外患则内腐,马兄此言大善也。”越品他就越觉得这话寓意甚深,又忍不住夸赞道:“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,能得此一言,在下不虚此行矣。”马钰反倒…
“如此反而能让国力昌盛,百姓安居乐业。”
朱标兴奋的击掌赞叹:“无外患则内腐,马兄此言大善也。”
越品他就越觉得这话寓意甚深,又忍不住夸赞道:
“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,能得此一言,在下不虚此行矣。”
马钰反倒有些尴尬,自己不过是将‘国无外敌者国恒亡’和‘居安思危’这两句话综合了一下而已。
有那么深的含义吗?
但又不能质疑,只得打了个哈哈道:
“李公子谬赞了,不过是信口而出罢了。”
哪知,听到这话朱标更加的震惊:
“此言竟出自马兄之口?”
“啊这……”马钰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。
合着你以为这话是别人说的啊?早知道我就换个说辞了。
朱标却误以为他生气了,起身拱手道歉:
“是小弟不对,误以为此言乃马兄长辈所言,还请马兄原谅。”
马钰连忙侧身让开,道:“李公子也是无心之失,不必如此。”
经过一番客套,两人才重新落座。
但相互之间,对对方的印象却大为改观。
朱标虽然不至于就此生出惺惺相惜之感,却也消除了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。
至于对方贬低自己父亲之事,他心中也有了解释。
马钰一直生活在北方,并非大明的子民,也没有享受过大明的好处。
刚到江南就被贪官污吏冤枉入狱身陷死地,对父亲有所误解,心怀不满是正常的。
一切都怪那些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,定然不能轻饶了他们。
马钰的想法就比较简单了,这李文出身不凡却不自傲,学识渊博却为人谦逊。
实为儒雅君子也,很难不让人心生好感。
之后兴奋的朱标拉着马钰,对‘无外患则内腐’进行了深入解析。
他多引经据典,并认为这是对孟子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’思想的拓展。
马钰只能扬长避短,多谈实例和应用,认为这个道理不只能用在治国上。
进学、种地、经商等等都可以适用。
他重点谈了在吏治上的应用,认为应该加强监管,加大惩治力度,如此才能震慑贪官污吏。
总之,双方各有收获。
期间朱标几次说出,相见恨晚之类的话。
马钰则惊叹不已,这是十三四岁少年该有的认知吗?
他不由想起了前世科研圈流传的一句话。
普通人在实验室努力两年,不如天才思考半天。
不得不承认,天才和普通人之间,真的有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啊。
尽管聊的很开心,朱标并没有忘记今天过来的真正目的。
所以他找了个机会,再次将话题拉了回来:
“马兄说陛下会用丹书铁券封赏群臣……还说此物是催命符。”
“陛下真的会行此不义之事吗?”
听到这个问题,马钰并不意外。
他敢肯定,李文之所以亲自来见自己一个死囚,就是因为丹书铁券。
聊迁都啊之类的,不过是为了将话题打开而已。
至于原因,很简单。
丹书铁券之事关系着他们家族存亡,是必须要弄清楚的。
马钰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。
他和李武说的时候,主要是为了吐槽朱元璋。
自然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,而且怎么猎奇怎么极端就怎么说。
和李文就不能用那样的态度了。
很明显李文和他背后的人,已经将此事当真,自己现在的回答很可能决定着他们家族的存亡。
马钰自己就是死囚,和李家也非亲非故,自然不在乎这一家子会如何。
可在大牢里他确确实实受到了李武的照顾。
男子汉大丈夫,有仇必报,有恩必偿。
就算不能帮到对方,至少也不能乱说害了别人。
小说《攀亲带故》试读结束!